
近年來,電信詐騙案件持續多發高發,層出不窮且花樣繁多,不法分子不斷翻新作案手法,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。成為當前發案上升速度最快的一類犯罪。對此,對各種騙術我們應有所了解,保持高度警惕,方能不上當受騙。
一、如何應對電信詐騙
1.即使遇到能夠說出自己姓名、住址等個人相關信息的電話、短信也不要輕信,需要通過其他渠道核實;
2.特別是冒充公檢法進行調查(公檢法沒有安全賬戶)、冒充航空公司進行退改簽機票、冒充親朋好友進行轉賬、冒充淘寶、商家客服進行退款,此類電話基本為詐騙;
3.不輕易將個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規的機構、網站中,網銀賬號、普通社交賬號密碼要區分,密碼定期修改,謹防信息泄露。
二、防范電信詐騙“三不一要”
1.不輕信。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手機短信,都不要輕易相信,要及時掛掉電話,不回復手機短信,不給不法分子進一步布設圈套的機會。
2.不透露。鞏固自己的心理防線,不要因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違法短信的誘惑。無論什么情況,都不向對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、存款、銀行卡等情況。如有疑問,可撥打110求助咨詢。
3.不轉賬。學習了解銀行卡常識,保證自己銀行卡內資金安全,決不向陌生人匯款、轉賬;
4.要及時報案。萬一上當受騙或聽到親戚朋友被騙,請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,可直接撥打110,并提供騙子的賬號、轉賬截圖和聯系電話等詳細情況,以使公安機關開展偵查破案。
案例一:冒充公檢法忽悠擔保金
暑假期間,在公司實習的大學生小李接到一個自稱是快遞員的電話,對方說小李的網店由于收了錢沒有發貨被很多人投訴。小李告訴對方沒有開網店,對方要求小李報警,并自動把電話轉到“公安局”,“警官”要走了小李的身份信息,并要求小李往指定賬號上匯款作為擔保金,待事情查清楚后將錢退還。于是小李連續兩天分兩次在ATM機上,向對方提供的賬戶匯款共1萬元。
警方提示:此類案件是典型的電話冒充公檢法類詐騙,詐騙分子會以涉及刑事案件即將被抓捕為由,威脅誘騙事主相信自己的權威身份,從而讓事主聽從他們的指揮。如果事主真的涉及案件,一定會有民警當面與事主做筆錄,不會通過電話制作電子筆錄,通緝令也不會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向事主“提前”通知,更加不會要求事主向所謂安全賬號內匯款、交保證金。
案例二:冒充老師讓學生轉賬匯款
近期,大學生小張接到學校“老師”電話稱讓其到學校辦公室找對方,小張到學校后,“老師”稱現在辦公室有其他領導,需要送點禮,讓小張到銀行幫助轉賬。小張通過網銀轉賬的方式匯給指定賬戶3萬元后,發現不對勁,便向學校領導進行反映,發現被騙。
警方提示:此類案件中,詐騙分子冒充領導、老師等特殊身份,事主就會降低戒心。學生一定要使用對方在自己手機上存儲的號碼核實身份,如果沒有其他的聯系方式,可以通過其他人側面打聽或者當面核實,盡量避免被騙。